您好!今天是 2024-03-28
站內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宣傳教育 > 文史資料
抓好村級黨組織建設是農村發展的關鍵
作者:東海史志網   發布時間:2018-10-10 15:17:29

 

    摘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改革,是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基層的組織保證和政治基礎,也是黨的力量增長的重要源泉。改革開放以來,東?h委與時俱進,持續深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改革,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全縣廣大農村基層黨組織不斷自我革新,始終走在改革開放前列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值此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總結其探索歷程,對于完善新時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抓好村級黨組織建設是農村發展的關鍵
---東?h基層黨建改革40年的探索和實踐
          張守忠   康憲利
中共中央十九大報告提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十八大新黨章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加強新時期的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基層黨組織工作”。 201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再次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級黨委和黨組織必須加強領導,充分發揮好鄉村黨組織的作用,把鄉村黨組織建設好,把領導班子建設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東?h委在村級黨的組織建設方面進行了持續探索和大膽改革,使農村改革發展與黨建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經濟快速發展并躋身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行列。2017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8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56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882元,比1978年增長117倍。全縣農村黨員人數由1978年的18026名,增加到2017年的27472名。東?h40年的村級黨組織改革的實踐表明,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和改革,才能有效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密切黨和政府同農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保持農村改革、穩定和發展的大好局面。
一、推進農村黨的基層組織改革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大膽創新,是農村發展穩定的政治保證。
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是實現政治穩定、經濟穩定、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政治穩定離不開工農聯盟這個基礎,經濟穩定離不開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的穩定發展,社會穩定離不開農民的穩定和農村社會治安的穩定,這些都同村級黨組織的工作分不開。如果村級黨組織不堅強,軟弱渙散,村里的各項工作就抓不起來,抓不好,各種社會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就會隨之產生,農村的穩定就會受到影響;谶@一認識,東?h狠抓村級黨組織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落實黨的建設總要求,大力推進基層黨組織的改革創新,把黨建的目標傳導到“神經末梢”、任務落實到“基層細胞”,聚焦人員、陣地、功能“三項建設”,構建“產業主導聚才、企業主體用才、部門主動興才”的運行機制, 打造“產業黨建聯動區”特色黨建品牌,為全縣高質量發展厚植根基、注入動力、提供保障。
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實行的是人民公社的大隊體制。到1983年初,東?h共有農村大隊黨支部475個。這一時期,縣委帶領社隊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沖破了林彪、“四人幫”設置的思想禁區,進行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教育,批判和糾正了“左”的和右的兩種錯誤思潮,著眼于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使各項工作重新走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軌道。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開始恢復和加強,農村工作重點實現轉移,為全縣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1983年7月1日,東?h開始改變農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體制,實行政社分設。全縣建立了23個鄉人民政府,476個村民委員會和3560個村民小組。此后全縣上下大力改革經濟體制,集中精力抓發展,到2000年,村級經濟已由單一的糧食生產發展成為農業、工業、服務業多業并舉、農村居民家家戶奔小康的新格局。1995年年初,縣委以一號文件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成立全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制定《全縣農村基層組織“五好”工程建設三年規劃》,建立縣委常委抓好黨支部建設責任制。當年在浦南鎮開展試點,經驗被全國《基層組織建設情況通報》第71期刊發。
進入21世紀,東?h從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農業強縣跨越的步伐進一步加快,社會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態勢。全縣鄉村有20多萬人走出家門從事水晶加工貿易等產業,有2萬多人出國勞務。一批長年圍著產業轉、跟著市場跑的青壯年黨員,雖然組織關系在村里,但工作地不固定,黨組織活動難開展、黨員管理難到位、黨員作用難發揮。傳統按村居住地設置黨組織的方式越來越不能適應新的發展要求。針對新的形勢變化,東?h在村級黨建方面大膽探索,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和改革。
首先,變革傳統的按村設置黨組織的單一模式,嘗試建立“產業黨建聯動區”。 2009年,縣委把一些在縣內產業相近、地域相鄰、優勢互補的若干行政村規劃為“產業黨建聯動區”。通過在“產業黨建聯動區”內構筑“聯動區黨總支--村黨支部--專業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發展與穩定責任區”基層黨組織管理模式,并圍繞產業發展,廣泛開展“黨員致富責任區”“黨員專業戶掛牌經營”“黨群共同致富聯合體”等實踐活動。目前,全縣已建立水晶加工、設施蔬菜、高效草莓、鮮切花卉等“產業黨建聯動區” 3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黨組織105家。實踐證明,構建以產業鏈條為主線的組織設置體系,實現了農村基層黨建與產業發展的聯動互促、有機融合,推動了農村產業的發展。這一做法先后得到中央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巡視組、省委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省市委領導的充分肯定,《新華日報》“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美好江蘇”專欄予以專題報道,《連云港日報》以頭版頭條進行宣傳,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
其次,投資建設新農村服務中心,拓展村級黨組織陣地建設。2006年開始在全縣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三新”黨建工程。把村部建設成為新的農村黨群服務中心,先投入760萬元在60個村開展試點。目前,全縣已累計投入近億元全面完成了346個村的新農村服務中心建設任務,并從“建、管、用”方面評星定級掛牌,努力打造成黨員服務中心、科技培訓中心、為民服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民主議事中心,樓房率達73.6%。連續多年開展新農村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集中整頓,按“九室兩超市一廣場”標準,合理設置功能場所,健全基本制度,規范制度上墻,先后完成238家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工作。2017年,全縣又投入資金60萬元,為246家服務中心統一配備了高清電視和機頂盒。不僅一舉改變了家庭聯產承包制后一度出現的空殼村和無村部辦公室的現象,而且變“有陣地”為“優陣地”。
第三,建立和完善了基層黨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切實解決基層機構生存問題。十八大以來,東?h縣鄉財政每年設立專項經費并及時撥付用于村級基層黨建工作,鄉鎮也相應配套設立黨建專項經費。現在,全縣共設立黨建專項經費1200萬元,為民服務專項資金300萬元。經費主要用于陣地提升、黨員教育、黨務工作者培訓等,有效保障了村級黨組織機構的正常運轉。同時,嚴格落實“一定三有”政策,對村干部的薪酬保障體系進行改革,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標準確定村黨組織書記基本報酬,統籌解決其他村干部報酬;落實離任村干部生活補貼及正常增長制度,建立在職村黨組織書記年度保險補貼制度,對任職滿25年的,由縣級財政每年每人補貼2000元,任職每增加1年提高200元標準。
二、加強村級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全面提升溝通協調能力,是確保黨員群眾社會穩定的核心。
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是黨的建設的根本問題,是直接系到黨和國家盛衰興亡的重大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要做許多方面的工作,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切實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為此,東?h在推進改革開放的同時不斷加強村級黨組織的建設。
一是率先在全市開展黨支部升級達標活動。1990年,東?h在全縣1446個黨支部中開展升級達標活動。其中336個二、三類黨支部升入一、二類支部。57名機關干部進駐48個后進村常年幫助工作,年底有9個后進黨支部成功轉化為二類黨支部。這一做法得到連云港市委肯定,并在東?h石梁河鄉召開村級組織建設座談會進行專題研討。1996年,東?h推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責任制,由縣委常委每人掛包1~3個先進村和1~3個后進村作為聯系點。結合黨支部換屆工作,制定并實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規劃,每年根據黨建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評出黨建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對排出的不穩定村,選派縣鄉機關干部駐村任第一支部書記或副書記,幫助村里做好穩定和發展工作。在鄉村干部中廣泛開展“連民心、辦實事”活動,密切了干群關系;在鄉村兩級開展爭創“五好”村級黨支部活動,增強了農村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二是深化“黨旗飄揚在基層”主題活動。村級黨組織經常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以創新打造服務品牌,積極為群眾辦實事。比如,在提升殘疾人關愛水平、貧困家庭學生營養保障、留守兒童放學托管等民生方面聚力作為,不斷深化“黨旗飄揚在基層”的品牌內涵。2013年后全面推行“雙卡問需,一線聯動”工作法,平均每年發放“點題服務卡”“黨員聯系卡”11.5萬份,為群眾辦實事好事3800余件,解決群眾生產生活難題3620多個。此做法得到省委書記羅志軍的肯定,并批示總結推廣。2015年以來,縣委結合項目建設,開展“黨員愛心光伏”行動。以“黨旗飄揚在基層”主題活動和屋頂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為依托,綜合利用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在5個鄉鎮13個村先行試點后逐步推廣,為貧困家庭送去光明和溫暖。
三是抓好村級“三務公開”。東?h從1990年開始,對各鄉村先后制訂了《村民委員會工作細則》《村民議事規則》等,統一制作了《黨支部會議記錄》《民主生活會記錄》等12種臺賬,分類建立4種簿冊,目前,全縣農村成立了3400多個村民議事組和決策參謀組,設立了528個公開辦事欄,對村務實行公開公示制度。1998年,縣委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意見》,進一步促進以村務公開為重點的各項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實。2004年開始試行村級“三務公開”和“民主監事會”工作,并于2005年2010年,試點建立健全以“三務公開”為基礎,以群眾監管為主體,以黨內監督為主導,以組織監督為支撐的“三公開三監督”工作機制。
三、把富民作為主題,不斷強化黨的基層組織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的能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普遍實行了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本形式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農村改革也給農村工作帶來了許多新的情況、新的任務,給村級組織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和組織形式不同了。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本形式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打破了原來的“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格局,要求村級黨組織必須把工作直接做到千家萬戶,帶領農民發展經濟,并為他們辦一些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實事。二是農村產業結構起了變化。過去基本上是單一的農業經濟,現在是農副工商運建服各業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村級組織既要管好生產經營,又要搞好流通服務。三是隨著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人員由過去比較集中變為相對分散,農村流動人員多了,這就要求村級建立健全與之相適應的各種管理制度和辦法。因此,村級黨的組織面臨的任務更加繁重,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改革開放以來,東?h努力加強農村廣大村級黨組織自身建設,在調整組織設置、典型帶動和改進工作方法等方面積極圍繞富民作文章,有力促進了農村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第一,東?h始終把富民作為基層黨建的鮮明主題,緊抓重點任務和關鍵要素,實現黨建與脫貧致富互促共贏。從2009年開始實施新一輪“強基富民”行動,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出臺關于創建全縣基層組織建設示范典型的意見和文件,在全縣打造50個黨建示范點。2009年4月20日,習近平副主席視察薛團村基層黨建示范點,給予高度評價。多年來,全縣先后打造石梁河勝泉村的葡萄、黃川鎮新沭村的草莓、石榴鎮講習村草莓等5個合作社黨組織示范點;推廣區域統建經驗,在雙店鎮設置6個片區黨組織,推動區域整體發展。打造“一線三型”示范板塊,培養安峰鎮山東村等農村“富民型”、牛山鎮和平社區等城市“服務型”、晶海洋半導體等企業“雙化型”示范典型100個。在“產業黨建聯動區”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全縣高效設施農業面積擴大到16萬畝,特色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80%以上,各類農產品品牌總數達112個,通過省級認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50個。桃林鎮北芹、頂湖等5個村建立精品蔬菜“產業黨建聯動區”,使設施蔬菜面積從2008年不到200畝拓展到2009年近10000畝,主產品西葫蘆畝產達2萬斤,畝均收入3萬元以上,直接帶動2000多戶農民發家致富。
實施“村村聯幫”,56個先進村“一對一”幫扶薄弱村,新上致富項目210個,打造村莊綜合環境整治示范區16個,完善民主管理制度62項,18個后進村全部轉化升級。堅持“一諾兩評”制度,組織村干部年初公開承諾,定期接受上級黨委和黨員群眾考評,調動村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在行政村全面設立駐村工作室,完善班子成員和機關干部常態駐村、全程代理服務等制度,配套實施村干部工作考核,著力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度嗣袢請蟆贰缎氯A日報》先后報道。
第二,組織黨員干部領辦發、創辦專業合作組織。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吸引廣大農戶積極加入,通過“支部+合作社”的方式,引導農民有序進入市場。目前,全縣已興辦的專業合作組織達122個。
第三,搭建黨員干部作用的平臺,讓黨員干部在加快產業發展、助農共富中做表率當先鋒。廣泛開展“設崗定責”、深化“雙扶雙帶、發展富民”活動,每年開展創業就業技能培訓達20000余人次,爭取各類扶持資金2000余萬元。搞好黨員“亮身出牌”活動?h里投入5.7萬余元,發放黨徽3萬個、“共產黨員戶”標牌2.7萬個,使農村2.96萬名黨員人人能亮身份、2.68萬個黨員家庭戶戶可掛標牌,增強黨員干部的榮譽感。
四、加強村級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改革,是黨的力量增長的重要源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東?h注重從產業帶頭人、致富能手中培養發展黨員,從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經紀人、土專家、務工經商群體中選拔一批不怕吃苦、樂于奉獻、群眾擁護的優秀人才擔任支部負責人和村干部。不僅壯大了黨員隊伍,而且優化了黨員構成,有效破解了農村黨員老化、干部近親繁殖等難題,進一步強增強了基層黨組織整體活力。目前,全縣農村黨員人數比1978年增長了52.4%,新發展農村黨員中產業帶頭人、致富能手占85%。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年齡結構等都得到了很大優化。
第一,選優配強。拓寬選人渠道,從優秀退轉軍人、返鄉創業黨員、優秀黨員大學生村官等群體中,先后選拔26人擔任村書記,目前全縣“雙強雙帶”型村書記達325名,占總數的94%。對村級后備人才隊伍建設,采取“三薦兩考”等方式,推選建立698名、村均2名的后備人才庫,實行跟班鍛煉、動態管理、適時使用,不斷增添基層干部源頭活水。
第二,培訓育強。落實好“百千萬農村干部人才培訓工程”和“村干部三年素質升級工程”,每年培訓100名村黨支部書記、1000名村干部和10000名農村實用人才。
第三,加強大學生村干部的培養管理。實施大學生村干部“12345”培養管理工程:即出臺一套管理辦法,組織華西和淮海工學院屋兩期培訓班,實行定位培養、定時教育、定期考核的“三定”管理制度,形成“選優、育強、留住、用好”的管理機制,通過建立大學生村干QQ群、辦理政務通、成立“綠韻”通訊組、定期召開座談會、在東海組工博客開辟專欄搭建五種交流平臺。在全省創造了管好用好大學生村干部的“東海經驗”。2009年,中央六家媒體對大學生村干部工作進行了聯合采訪,被《新華日報》等報刊重點推介。  
作者單位:東?h黨史辦公室
聯系電話:0518—87215082 13851218028
電子郵箱:dhxinyun@sina.com
通訊地址:江蘇省東?h晶都大道行政中心
B113-5   東?h黨史辦公室
 
 
免费观看东京热无码,夜夜操无码国产麻豆,精99久中文字幕人妻,日本乱人伦中文三区